在许多人眼中,七十岁是颐养天年、含饴弄孙的年纪,但对于张明远来说,这仅仅是人生新篇章的开始,每天清晨五点,当城市还在沉睡中,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已经穿上击剑服,手持花剑,在训练馆里挥汗如雨,他的目标简单而坚定:参加世界击剑锦标赛,与全球顶尖选手同台竞技,这一梦想,让张明远成为了体育界的一股清流,也重新定义了“古稀之年”的意义。
张明远的击剑之路并非一帆风顺,年轻时,他曾是一名业余击剑爱好者,但因工作与家庭的压力,不得不将这份热情搁置数十年,退休后,一次偶然的机会,他在社区活动中重拾剑柄,那份深埋心底的热爱瞬间被点燃。“击剑不仅仅是运动,它教会我专注、耐心和尊重,”张明远在接受采访时说道,眼神中闪烁着年轻人般的锐气,“年龄从来不是障碍,只要心还年轻,梦想就能继续。”
他的日常训练堪称严苛,每周六天,张明远都会前往当地的击剑俱乐部,与年轻选手一起进行基础技术练习、体能训练和实战对抗,教练李伟表示,张明远的毅力令人惊叹:“许多年轻选手在高强度训练下都会抱怨,但张老总是第一个到场,最后一个离开,他的步伐或许不如年轻人敏捷,但他的战术意识和经验却是一笔财富。”为了提升耐力,张明远还自学了瑜伽和呼吸技巧,并调整饮食结构,以保持最佳状态。

追逐世锦赛梦想的道路布满荆棘,击剑是一项对速度、爆发力和反应能力要求极高的运动,而年龄带来的身体衰退是不可避免的挑战,张明远坦言,自己曾多次在实战中受伤,膝盖和手腕的旧疾时常发作。“疼痛会让我怀疑自己是否太天真了,”他笑着说,“但每次拿起剑,那种与对手博弈的快感就会让我忘记一切,击剑就像人生,需要不断突破极限。”
张明远的故事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,不少网友称他为“现实版的英雄”,他的坚持激励了各个年龄层的人重新审视生活,体育心理学家王教授分析认为,张明远的案例凸显了体育精神的核心——自我超越。“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,他打破了‘老年人就该安于现状’的刻板印象,证明了体育可以作为终身追求,促进身心健康和社会连接。”
张明远的梦想并非孤例,近年来,全球范围内涌现出越来越多高龄运动员,如百岁马拉松选手或古稀之年的体操爱好者,他们共同诠释了“活到老,动到老”的理念,国际击剑联合会的数据显示, Masters组别(针对35岁以上选手)的参赛人数正逐年上升,这反映了体育运动的包容性和多样性,张明远计划先参加国内老年组赛事,积累经验后,再向世锦赛资格发起冲击。“我知道这条路很长,但每一步都值得,”他说,“如果我能站上世锦赛的舞台,那将是对所有追梦者的鼓励。”

除了个人奋斗,张明远的家庭也成为了他坚实的后盾,儿子张浩最初对父亲的决定感到担忧,但看到父亲日渐焕发的活力后,转而全力支持。“父亲教会了我,梦想没有保质期,”张浩说,“他现在比退休前更快乐,这比什么都重要。”社区击剑俱乐部也主动为张明远提供免费训练场地,许多年轻选手视他为榜样,称他的存在让训练氛围更加积极。
随着2025年世界击剑锦标赛的临近,张明远的训练强度进一步加大,他聘请了专业教练量身定制计划,重点改善移动速度和防守技巧,尽管前路未知,但他乐观地表示,即使最终未能晋级,这个过程本身已是一笔财富。“体育的真谛不在于胜负,而在于你如何对待挑战,”张明远说,“我希望我的故事能让更多人拿起运动装备,无论年龄大小,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。”
在夕阳的余晖中,张明远再次举起剑,与一名二十岁的对手展开较量,他的动作或许稍显迟缓,但每一次出击都带着无比的决心,这一幕,不仅是一场训练,更是一曲生命的赞歌——证明梦想之火,足以照亮古稀之年。

发布评论